PETCT在新冠肺炎的运用-PETCT检查案例
2020-07-21
image.png

病史及检查目的:

患者女,48岁,因“发热、咳嗽、乏力”入院。患者为医务人员并参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(NCP,New Coronavirus Pneumonia)诊疗工作。于2020年1月15日行肺CT及实验室检查。肺CT显示右肺下叶内底段片状网格及磨玻璃影(ground glass opacity,GGO)(图1 A),提示感染性病变可能,病毒性感染待排,建议结合临床及病原学检查。实验室检查显示:白细胞 4.02*109/L(正常值参考范围3.5~9.5*109/L)、淋巴细胞 1.18*109/L(正常值参考范围1.1~3.2*109/L)、超敏C反应蛋白 12.2 g/L(正常值<8.0 g/L);呼吸系统病原学检查均为阴性(包括肺炎支原体、肺炎衣原体、腺病毒、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柯萨奇B病毒特异性IgM)。由于1月15日仍处于NCP发生初期,新型冠状病毒(2019-nCoV)核酸检测试剂盒不足,且样本需送往湖北省疾控中心统一检测,所需时间较长,因此未能进行核酸检测。该患者抗病毒和抗炎治疗数日后症状未好转,干咳加重,于2020年1月20日行PET/CT检查以排除肿瘤(图2-图3)。

图1 高度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不同时期CT图像。早期病变局限(A),右肺下叶斑片状磨玻璃影。进展期病变(B-D),病灶较前范围扩大、病灶增多,累及多个肺叶。恢复期(E-H)可见病灶明显吸收。

图2 高度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PET/CT MIP图像

图3  高度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18F-FDG PET/CT图像。右肺中叶(A)、右肺下叶(B)、左肺下叶外基底段(C)斑片、条片模糊影,放射性分布异常浓聚。纵隔内2R(D)及4R区(E)及右肺门区(F)见淋巴结放射性分布浓聚影。

检查所见:

右肺中叶、右肺下叶、左肺下叶外基底段斑片、条片模糊影,放射性分布异常浓聚,SUVmax3.0~9.3(图2,图3 A-C)。纵隔内2R、4R区及右肺门区见淋巴结影,大者0.8×0.4cm,放射性分布浓聚,SUVmax3.6~5.5(图3 D-F)。

检查意见:

对比其前次CT结果,病变范围扩大、病灶增多,考虑为感染性病变,结合病史为病毒性肺炎。

随访及诊断:

患者于2019年1月21日再次复查实验室检查提示:超敏C反应蛋白17.7g/L,淋巴细0.8*109/L;其后进行2次核酸检测均呈阴性。但结合其接触史、肺CT及实验室检查结果,临床确诊为NCP。按照NCP诊疗方案进行抗病毒、抗感染及支持对症治疗。于2020年2月1日复查肺CT提示:病变范围较前次检查明显缩小(图1 E-H),血常规及超敏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,继续治疗5天后出院。

病例相关知识及解析:

2019年12月起,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的病例,2020年1月7日,经病毒分型检测为2019-nCoV[1],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,在短时间内在中国其他地区和境外蔓延[2-6]。

NCP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,伴干咳、乏力等,并逐渐出现气短、呼吸困难。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,淋巴细胞计数减低,血清C反应蛋白增高,血沉升高,部分患者肝酶和肌酶升高。目前确诊NCP的金标准是2019-nCoV核酸检测阳性,其特异度较高,但存在假阴性。假阴性的主要原因在于:①核酸采样应用咽拭子取咽后壁分泌物,而肺泡与上呼吸道咽拭子中病毒载量可能存在差异;②尚未建立2019-nCoV核酸检测规范的操作化流程,操作者采样方式、样本储存方式、样本处理方式都会影响检测结果;③目前核酸试剂盒研发时间较短,产品可能不稳定,不同厂家生产的试剂盒质量参差不齐;④*近研究表明2019-nCoV对人体器官的侵害性存在差异。

影像学检查是诊断NCP快捷、方便的手段之一,胸部X线检查对于早期或以GGO改变为主的病变的漏诊率较高。CT的优势在于其空间分辨率较高,可通过后处理技术多平面、多方位显示病灶的细节[7]。基于病理分期的NCP可分为3期:早期、进展期与重症期。其影像学特征以单发或双肺多发、斑片状或节段性GGO为主,多数病灶内纹理呈网格状[7]。早期病变局限,斑片状、亚段或节段性分布为主,病变常于外1/3 肺野、胸膜下分布,表现为单发或多发GGO结节状、斑片或片状影。进展期可见病变进展,病灶增多、范围扩大。重症期表现双肺呈弥漫性病变,严重时呈“白肺”。本例患者CT影像特征从早期到进展期的改变,仅5天时间,病灶数量增多、病变范围扩大。

NCP早期CT表现为单发或多发GGO,这需要与一些表现为GGO的早期肺腺癌相鉴别[8]。有研究者证实早期肺恶性肿瘤的GGO常不伴有FDG摄取,而炎性病变的GGO常伴有FDG摄取[9,10]。本例NCP患者肺CT为节段性GGO影,病灶内纹理呈网格状,与早期腺癌GGO表现特征有差异。病变伴有FDG摄取不均匀增高,可能与病变正处于进展期,病毒在患者体内大量复制,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以及炎性因子活化有关[11]。Karuna M等人在2015年中东冠状病毒肺炎中的研究中发现,进展期患者肺部感染区域亦伴有FDG高摄取[12],这与我们的结果一致。

该患者纵隔内见高代谢淋巴结,虽然这些淋巴结无明显肿大,但提示淋巴结炎性病变或反应性改变。Chefer S等人在采用18F-FDG PET/CT对中东冠状病毒感染的猕猴模型研究中同样发现猕猴纵隔淋巴结有FDG摄取,摄取程度与肺炎严重程度正相关[13]。

尽管核酸检测是诊断NCP的金标准,但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假阴性,诊断NCP还需结合患者的影像学检查。目前CT仍为诊断NCP的影像学方法,极少有患者需要进行PET/CT检查,仅在疾病早期肺部显示为GGO难于早期腺癌鉴别时,可以应用PET/CT,但是我们仍不推荐PET/CT作为NCP(NCP,New Coronavirus Pneumonia)常规影像诊断方法。

作者: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核医学科、湖北省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 胡帆 扈雪晗 邵付强 胡蒙蒙 兰晓莉